1708年,三個耶穌會的法國傳教士,奉康熙的命令,到澎湖台灣來測量地理、繪製地圖,也就是後來的「皇輿全覽圖」。三位傳教士,在現今基隆和平島附近的部落裡,見到了再熟悉不過的十字架裝飾,而從與當地土著的言談中,彷彿聽見了類似“瑪莉亞”與“耶穌”的話語。
傳教士們不禁驚訝地懷疑:這裡,難道有基督徒?
時間回到1626年,西班牙的艦隊抵達北台灣,在今天的和平島,建起了一座堡壘,取名「聖薩爾瓦多城」;在堡壘旁,隨同軍隊一起來台的西班牙傳教士們,也蓋起了一座教堂,開使在周邊傳教。那是台灣有文字記錄上的第一座教堂:諸聖堂。
從傳教士的書信中得知,當時有大約20位傳教士,當地接受洗禮皈依天主教的人數,高達四千多人;傳教士學習當地部落的語言,卻也深陷在部落間無止盡的紛爭中。有兩位傳教士從台灣前往日本傳教,當時的日本正在掃蕩天主教徒,而這兩位冒險渡海傳教的教士,不幸身亡。1662年,因為菲律賓需要軍隊支援,和平島的西班牙軍隊撤離,傳教士們也一起離開了台灣。
基督信仰,慢慢地,成了樑柱上的裝飾,言談中的故事;直到百年後,三位法國傳教士來,只能感受到信仰的蛛絲馬跡,卻怎麼也看不清全貌了。
1990年,一位西班牙籍的台大外文系教授,在台灣的古老地圖上,看見了和平島上曾經畫有教堂,可現在卻沒有人知道教堂在哪裡;這激發起了教授的考古魂。教授四處奔走,終於在2002年開啟了第一次的探勘。此時的和平島,已是樓房密集度很高的地區;巧的是,按照古代地圖所測量出的教堂遺址上,竟是一個空蕩蕩的停車場!這著實讓考古工作得以開展的可能性,大大提升。
2023年,考古挖掘工作進行到尾聲,不但出土了許多文物、遺骸,也挖出了大石塊壘起來的教堂基座,與教堂旁的墓地。 墓地中,我們見到了明顯歐洲基督徒墓葬方式的遺骸,也見到了台灣原住民傳統姿勢的遺骸。簡單幾個洞,卻說明了四百年前傳教士與當地部落的互動之緊密,我們可能不知道他們活著都做了些什麼,但是我們知道,他們, 願意成為基督徒,死後願意在教堂的墓地下葬,願意與他們認識的傳教士長眠在一起。
我願意相信,他們活著的時候,有著很美好的交情!
遺址的位置頗大,許多地方因為有地上物,所以勘探幾乎不可能,停車場,是唯一可以挖掘的空間。可沒想到,教堂地基出土後,整個遺址的核心,竟然是教堂的祭台位置!!這太不可思議了!!!四百年了,滄海桑田,教堂最神聖的祭台上方,竟沒有蓋起更多建築物,彷彿計畫好了一般,靜靜地,等待著,重見天日。
這,應該算得上是一種奇蹟!
清明前夕,到諸聖堂朝聖,這也算是一種信仰上的慎終追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