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冰冰
(麥光文創話癆老闆,阿卡貝拉支持者)
第一次見到尋人啟事,他們都還是十幾歲的孩子,用青澀的舞台表演,唱出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阿卡貝拉。 一轉眼,尋人啟事,拿金曲獎了。當年梳著馬尾,蹦蹦跳跳的小女孩,現在是專輯作詞作曲者了! 他們得獎的那一刻,我開心地叫了出來。聽著他們在台上的感言,我想著想著就感動地哭了。我相信,那晚,有無數在唱,在參與阿卡貝拉的“阿卡人”,都是激動的!
阿卡貝拉從「TCMC台灣合唱音樂中心」引進台灣初試啼聲;「Vocal Asia」在全亞洲推廣,到尋人拿下金曲演唱組合獎,走了20年! 這20年中,我從阿卡貝拉專用“免費”主持人,到阿卡貝拉live house cafe 老闆,再到這次與尋人合作,回首過去,或許扮演的角色不同了,可心中對阿卡貝拉的感情,就像是那個遙遠的初戀,時不時就會冒出來提醒著自己曾經有過的青春歲月。
阿卡貝拉,a cappella,意思是 ”在教堂“,或是”以教堂的方式“ 演出的音樂,在中世紀時,坊間的音樂都有樂器伴奏,而在教堂的音樂,卻是以沒有樂器,只有人聲的方式,來傳達上帝的純粹。 就像尋人在感謝詞中所說,“感謝神,創造了人聲這麼美好的樂器,光是這個樂器,就可以成就所有的音樂” 。 尋人這張專輯,賦予了阿卡貝拉新的面貌,不變的,是最純粹的聲音。
我常常想,如果搖滾的精神是反抗,那麼阿卡貝拉的精神就是和諧。 幾個人,唱著不同的聲部,一起達到那個充滿和諧的和聲。在這樣的過程中,歌手要聆聽,聆聽自己的聲音,聆聽夥伴的聲音,聆聽整個和聲的聲音。 在聆聽的過程中,每個歌手則要同步調整自己唱出的每一顆音符。如果搖滾,給了我們反抗的勇氣; 阿卡貝拉,則是鍛鍊我們和諧的溝通與包容力。不迷失自我,不附和他人,在自我與外界中,找到那個讓人喜悅的平衡,就是阿卡貝拉。
感謝天主,讓麥光可以在今年有機會與尋人合作,尋人說:“相信再怎麼微小的事情,只要堅持下去,都可以被人聽見,即使是阿卡貝拉這麼渺小的音樂”。我想在天主的眼裡,沒有什麼是微小的,因為,在祂眼裡,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美好。
尋人加油
麥光加油
大家加油